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人大
张桥镇人大:解急难、疏堵点、促发展,“一线监督”助力产业园企业破题增效

浏览次数:152作者:发布时间:2025-07-31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园区局部停电,生产线上价值数十万的半成品面临报废;盛夏酷暑,厂房天窗卡死,工人们在近40度高温中挥汗如雨;新厂房建设工地上,堆积如山的土方影响施工进度,多方协调无果……这些曾让张桥轻纺产业园内企业焦头烂额的难题,在镇人大代表的“盯梢”与推动下,正一件件得到化解。

  一、雨夜急响应:代表“钉”现场,复电保生产

  “那天晚上雨特别大,车间突然一片漆黑,我们心都凉了半截。”回忆起几天前的雨夜,滁州顺典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仍心有余悸。停电不仅意味着订单延误,更可能导致精密设备受损和原料报废。情况紧急,企业第一时间想到了“娘家人”——张桥镇人大。收到企业求助信息后,镇人大主席立即联系镇供电所、产业园管理负责人。代表们“钉”在抢修现场,一边安抚企业情绪,一边协调供电部门优先排查、紧急增派抢修力量。同时,人大监督小组连夜启动“特事特办”监督机制,跟踪抢修进度、协调备用电源保障关键设备。在多部门协同努力和人大代表的持续“盯梢”下,很快就恢复了稳定供电,最大程度减少了企业损失。“人大代表真是雪中送炭!”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高温除“心病”:代表助力厂房“呼吸康复”

  走进园区内的老牌企业超卓纺织,工人们曾为夏季厂房闷热难耐而苦恼——厂房顶部的通风天窗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无法开启,成了摆设。高温不仅影响工人健康和工作效率,也存在安全隐患。县人大代表张仁维在“代表联系企业活动日”走访时,工人们纷纷向他倒苦水,他立即将问题形成专项建议提交镇人大。经勘查评估,代表们督促镇政府协调专业维修团队,尽快完成对园区内多家企业天窗的检修、加固和功能恢复。如今,随着天窗顺利开启,厂房内空气流通明显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实实在在的优化。“天窗开了,车间‘透气’了,我们的心也敞亮了!”一位操作工笑着说。

  三、堆土巧协调:代表“搭台”破解建设“肠梗阻”

  安徽云之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隔壁项目施工遗留的大量土方堆放在其规划道路上,严重影响建材运输和设备进场,新厂房建设工地一度陷入停滞。企业多次与相关方沟通无果,眼看工期一天天延误。镇人大代表王维在例行走访园区在建项目时了解到这一困境。他意识到这不仅是云之锦的问题,更是园区整体建设环境的一个“堵点”。他迅速向镇人大反映情况。镇人大高度重视,立即召集涉事企业、项目方、产业园管理负责人召开“堆土协调现场会”。代表们现场踏勘,厘清责任,耐心调解。在人大代表的见证和监督下,各方最终达成一致:由责任方限期完成土方清运,镇人大负责监督执行进度。仅一周后,阻碍施工的土方被清运完毕,云之锦的新厂房建设得以顺利推进。“人大代表的协调会开到了我们心坎上,解决了大难题!”云之锦项目负责人竖起了大拇指。

  四、从“救火”到“防患”:人大监督构建长效机制

  张桥镇人大主席表示,解决企业具体问题只是起点。人大正着手推动建立“园区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将代表定期走访、问题清单管理、部门协同响应、人大跟踪问效制度化、常态化。同时,结合此次系列问题的解决经验,人大将督促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日常巡查与维护保养,对新入园项目加强前置沟通协调,力求从源头预防类似问题发生。

  一场雨、一扇窗、一堆土,看似小事,却直接关系企业生产效率和园区营商环境。张桥镇人大以“脚下沾泥”的务实作风和“钉钉子”的监督韧劲,将代表的履职足迹印在车间里、工地上,用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生动诠释了基层人大在服务发展、优化环境中的担当作为,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助力产业发展的实践中绽放出温暖而坚实的力量。(张桥镇  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