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46作者:发布时间:2025-10-21 |
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保障。七里塘乡以农为本,土地流转、宅基地等乡土矛盾频发,直接影响基层治理与民生幸福。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乡人大代表立足乡情,创新调解、普法宣传、联动各方,探索出特色矛盾化解模式,为和美乡村建设筑牢根基。
搭建面对面沟通平台。针对农村纠纷多由沟通不畅引发的痛点,乡人大代表开展“相约十日”主题活动,并主动迈开步子、沉下身子走进乡村。代表们每月定期走访,邀请纠纷双方围坐一堂,比如面对农户间的宅基地纠纷,草安村人大代表就带着相关资料,以“拉家常”方式倾听诉求,结合实际丈量情况剖析矛盾。调解中既秉持公平公正,又兼顾七里塘乡“邻里互助、以和为贵”的乡规民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相互体谅,让剑拔弩张的矛盾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悄然化解。
强化法规政策宣传,筑牢纠纷预防思想防线。农村地区不少纠纷,源于群众对法规政策的认知空白。乡人大代表精准把握这一关键,将法规宣传融入纠纷处理的全流程,主动化身政策宣传员。通过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举办接地气的法律讲座、播放生动直观的短视频等多元形式,重点普及《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调解纠纷时,用“案例讲法”的方式,把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身边事、家常话,让村民听得懂、能理解、会运用,逐步引导大家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意识。此外,针对土地确权、婚姻家庭、邻里相处等高频纠纷类型,提前开展预防性宣传,从源头减少矛盾滋生土壤,推动法治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联动多方力量,构建协同化调解格局。农村纠纷类型繁杂,涉及土地、邻里、经济等多个领域,仅靠单一力量往往难以彻底解决。乡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动各方资源,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多元调解格局。在处理土地流转纠纷时,第一时间联合村干部、乡农业部门专业人员,精准解读政策细则、厘清权责关系;在化解邻里矛盾时,邀请村干部、老党员、乡贤等共同参与,借助他们的威望与经验化解隔阂。
七里塘乡人大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践行承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誓言,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了坚实力量。(七里塘乡 李陈昕)